13
2025
04

又开始说T+0了,这是上头铁心要把股市往上弄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T+0对于股民就像肾上腺素对于ICU重病号一样,老调重弹,但却每次都效果显著。至少对血压上升效果是杠杠的。

来看一组2023年的数据,A股股民日均交易频率为机构投资者的6.8倍,但年化收益率却为机构投资者的1/3。但A股股民对于T+0信仰就像手头有了皇帝老儿赠与的尚方宝剑,一句话,股民亏钱是有原因的,就是T+0没有实施,跟机构不对等。但为什么机构的交易频率反而低于散户?这个问题没有人去想,也不愿去想,因为深究会拔了散户最后的自尊!

回溯一下2015年股灾,当时某私募基金经理在朋友圈写道:"当市场需要流动性救命时,我们才发现T+1制度像一把生锈的铁锁,把所有人困在燃烧的船舱里。"

彼时连续几天的千股跌停的惨烈,下午2点半的垂直下杀,因T+1规则造成的超几千只股票的流动性真空,机构投资者所有精心设计的对冲策略彻底沦为草纸,也造成股民的天台排队。T+1还是T+0,孰是孰非?

再来看一组数据,2023年前三季度,日均换手率科创板为创业板的58%,北交所23%。有量化基金负责人直说:"T+1,我们是不敢玩流动性不足的标的,这是自寻死路!"

看看国外,更扎心!个股平均年换手率纽交所是上交所的4.2倍,东京是2.7倍。所以国际热钱队给A股市场定义是效率低下。甚至都不如隔壁阿

三!

T+0就是中国股民心头的白月光

1992年上证所推出T+0,市场注入强效兴奋剂。"当时南京路上股民绕了三圈,17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额翻了10多倍,从3亿到56亿。" 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终结这种狂欢,万国证券也让管理层见识了T+0的破坏力。

2014年沪港通开通,香港的T+0羡煞了内地股民。有私募两地套利,单日回转交易年化收益率达到惊人的80%。这波灰色操作反而让管理层看到了T+0搞热市场的潜力。

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时,T+0又来了。某监管层大势吹风:"科创板单独实施T+0,可导致主板流动性危机,就是因为资金的虹吸效应,说直白点就是大家都玩科创了,主板会完蛋。这种担忧很现实,也很真实,所以T+0改革方案临门一脚却射偏了。

散户与机构的对峙

有个互联网券商数:前5%的活跃用户贡献了85%的交易量,超级散户平均日交易6.7次。不交易就揪心,因为T+1当日无法纠错,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全仓梭哈。而机构则可通过股指期货、ETF套利等工具变相实现T+0效果,但需多付1.2%的成本。而这又算不算制度上对散户的歧视。

再看看韩国市场,更值得玩味。在2011年引入T+0,数据显示散户交易占比反而从63%降至41%,而平均收益率却升高了2.3%。T+1有没有一种可能正在制造逆向选择,最后把最该被保护的散户留在悬崖边上,然后在踹上一脚。

未来改革的天平能平衡散户与机构吗?

有一种说法,T+0先试点沪深300,配合单日回转交易限额,然后渐进式深入其他板块。"有限自由"能提升市场的流动性,又不至于增大市场的波动性。但高压锅的减压阀一旦被打开,热气流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会怎样呢?技术远比想象复杂。清算系统按T+1,T+0需重建整个结算链路,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呢?就像在高铁行驶中更换车轮,既要保持速度还要完成改造。

或许正如三十年前那个决定一样,T+0终将在市场规律与监管智慧的碰撞中揭晓。

T+0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,这个潘多拉魔盒里装的不是简单的交易制度,而是一个市场对自身缺陷的认知与改革的勇气。

当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扎根,或许我们终将找到打开魔盒的正确方式——不是鲁莽地掀开盖子,而是建造一个能驾驭魔力的新容器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资讯
热点资讯


Powered by 如意娱乐平台总代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